“AI 失业”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及其应对——选自《青年探索》 作者:刘永谋;彭家锋
前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AI)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 AI发展带来的技术红利的同时,不应忽视其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青年就业压力增大的社会背景下,“AI 失业 ”值得深入研究。“AI 失业 ”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性失业,是指人类劳动力被AI取代而导致的失业。仅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是 AI 技术应用带来的直接后果,但其深层次原因是 AI 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
“AI 失业 ”现象或将变得愈加突出。加强青年职业规划和促进青年劳动力素质提升、适当调整未来青年人才培养方向,以有效应对“AI 失业 ”的风险及挑战。
(一)加强职业规划促进素质提升
青年群体具有好奇心与适应力强、观念前卫、亲和新技术等特点,且进入 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与新技术发展和引入的过程更为同步,其所学知识和技能与 新技术更加匹配。而且,当前还仅处于“AI 失业 ”初期,这就给青年合理规划 职业和进一步提升自身技能留下极其宝贵的时间。
1、青年应看到 AI 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未来职业。据《青年就业与职业规 划报告(2021)》显示,当前中国青年普遍具有职业规划意识,但仍缺少清晰、明确的职业规划。虽然目前 AI 或将取代那些重复、机械、可程序化的常规工作,但它也确实创造了大量新工作,比如数据分析师、AI 工程师、机器设计师 和相关伦理研究员等。根据工信部《2019—2020 年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预计我国 AI 产业内有效人才缺口达 30 万,人才供需比严重不平衡,市场对算法研究岗、应用开发岗和实用技能岗等技术型岗位的人才需求最 为旺盛,特别是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方向的人才需求在现阶段最为突出。很 大程度上,这些工作是为青年准备的,因为其高度技术化和专业化,短期的教 育和职业培训难以有效。比如曾在流水线上拧螺丝的普通工人很难通过职业培 训干上数据分析师的活儿。因此,填补这一人才缺口的只能是那些从一开始就 瞄准这些职业的受教育青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青年都应从事 AI 相关工作,未来职业仍有多种选择,例如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电竞选手、网络主播、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2、要加紧提升青年劳动力素质,从 AI 替代的难易着手培养人的竞争优势,增强抵御失业风险的能力。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迈向 2035:4 亿数字 经济就业的未来》指出,掌握特定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应用数字技术),以及具 备 AI 尚无法大规模取代人类的人际交互、创造性等能力将在未来形成竞争优 势。此外,随着 AI 更加广泛地应用,未来社会必将是一个与 AI 共存、人机协 同的社会,这就要求青年要有较高的 AI 素养,即能懂、善用和反思 AI 的能力,使 AI 真正“为我所用 ”。
(二)适当调整未来青年人才培养方向
未来时代必然是 AI 时代,未来青年人才的培养也必然要求面向 AI 做出适当调整,让青年为未来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AI 虽然催生了大量新的工作岗位,但如果青年缺乏相关工作技能,再多的工作机会对他们来说也将无济于事,因而只能通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来帮助其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因此,面对 “AI 失业 ”和社会智能化趋势,需要调整教育结构,着重培养以下三类青年人才。
1、要培养满足市场岗位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中、低技能劳动力供过于求而高技能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就业结构性问题,特别是与 AI 相关的高技术型工作岗位的人才缺口较大。青年人才培养应当朝此方向发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2、要培养满足 AI 发展的研究型人才。未来的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于青年科技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要在 AI 产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加快培养出一大批 AI 科研人才,特别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能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的领军型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 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 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也强调,“要深化教育 改革,着力培育青年人才队伍: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 地。”
3、要培养“AI+”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培养掌握 AI 相关的基础知识和 思维方式、能够在不同工作场景使用 AI 的复合型人才。未来社会将更加智能化,在一个由 AI 所塑造的环境中生活必然要求我们掌握这样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感知力、创造力、适应力、批判力、思维灵活性、社交沟通、谈判以及问题解决等软技能。这是人之长技,很难在短期内被 AI 取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力量将在这里得到发挥。总之,为满足“AI+”复合型人才培养需 求,教育要由专业性人才培养向综合性人才培养过渡,以适应 AI 时代的发展要 求。为此,应对现有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社会变化,更全面的教育还应当包括终身学习和心理 建设能力,这对青年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应当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推动专 业和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衔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AI 教育还应向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尽早开设 AI 通识课,让每一个青年有更加公平和良好的起点
(三)在产业升级中抑制 AI 替代效应
以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必由 之路。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AI 替代并不必然导致“AI 失业 ”。一方面,AI 替代的青年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组织的针对性培训成功实现岗位转换;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升级为青年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这为抑制 AI 替代效应提供了 现实路径。
1、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定期开展青年员工培训以更新其知识和能力体系,主动适应 AI 技术发展。企业要主动加强同科研院所交流,探索共建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校企合作。同时,要努力培养青年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积极提升自身创新思维、数据分析、计算 机应用等核心能力,主动适应时代发展。
2、应尽量通过企业内部消化方式,将冗余人员直接或通过再培训转岗,避免直接裁员。在 AI 自动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同时,应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减缓“AI 失业 ”带来的社会冲击。引进 AI 技术导致的失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有技能与 AI 技术不匹配,原则上可以通过职业 培训帮助员工完成技能转型,进而胜任新的工作。同时,要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动向和产业升级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合理调控技术设备引进过程,确保新技术升级改造平稳推进。
3、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进而提供更多新就业岗位。企业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展更大销售市场,重构全新的 AI 产业模式和生态,在追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失业青年提供更多新职业和新岗位。同时,要将产业升级同产业转移相结合,在东西部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形成梯 度性发展,发挥地区优势,为青年群体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和就业选择。
小结
在应对“AI 失业 ”冲击时,选择发展路径、调控技术发展速度,只能暂缓 失业风险,而通过合理制度安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一个过程。政府应尽力而为,循序渐进,因为“即使将来发展水平更高、财力更雄厚了,也不能提过高的目标,搞过头 的保障,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 ’养懒汉的陷阱。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以 AI 发展助推 AI 式共同富裕,以 AI 式共同富裕解决 AI 失业问题,将成为中国制度优势的又一深刻体现。